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2篇
  免费   411篇
  国内免费   804篇
林业   72篇
农学   616篇
基础科学   623篇
  839篇
综合类   2743篇
农作物   604篇
水产渔业   56篇
畜牧兽医   589篇
园艺   165篇
植物保护   44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85篇
  2021年   238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253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274篇
  2016年   392篇
  2015年   278篇
  2014年   351篇
  2013年   329篇
  2012年   499篇
  2011年   465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332篇
  2008年   282篇
  2007年   319篇
  2006年   265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针对大农户玉米穗储藏的实际情况,研制了大型组合式机械通风玉米穗储粮仓,并对其进行了装粮试验。结果表明:该型储粮仓机械性能稳定,结构组装方便,降水、防霉、防鼠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粮食产后损失,保证粮食品质。 [关键词] 粮仓|玉米穗|机械通风  相似文献   
2.
利用锦州农业气象试验站的作物生长发育和土壤实测数据对WOFOST模型水分胁迫模块进行了调参,适用性验证表明,WOFOST模型适用于辽宁省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模拟,辽宁省春玉米受干旱的影响可以利用WOFOST模型较敏感地反映出来。利用调参后的WOFOST模型模拟了全生育期及出苗~拔节、拔节~抽雄、抽雄~乳熟和乳熟~成熟各阶段发生轻、中、重旱情景对辽宁省春玉米产量的影响,并根据模拟结果确定了不同干旱风险等级下辽宁省东、中、西部玉米生产的灾损范围。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发生干旱对产量的影响不同,总体上,抽雄~乳熟期发生干旱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拔节~抽雄期,而出苗~拔节期和乳熟~成熟期发生干旱对产量的影响较小,全省春玉米在抽雄~乳熟期发生重旱的减产风险达30%~70%;在相同干旱水平下,不同区域受影响程度也不同,在全生育期及各生育阶段发生轻、中、重旱情景下,干旱导致的减产率总体上表现为由东部向西部地区逐渐加重的趋势,在全生育期重旱情景下,辽宁省东部的春玉米减产率为40%~75%,中部为60%~90%,西部达65%~95%。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行为及取食选择性的影响,本文通过室内控制试验,采用培养皿叶盘法,研究了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和3龄幼虫的选择、非选择性取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8 h非选择性试验中,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在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叶片组织(处理组)上的取食率显著低于未接种球孢白僵菌玉米叶片(对照组),第48 h时在共生体和对照玉米上的幼虫取食率分别为35.7%和62.5%,差异极显著;3龄幼虫在共生体茎秆组织上的取食率与对照组玉米差异不显著。在48 h选择性试验中,初孵幼虫在共生体玉米叶片组织上的取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共生体玉米叶片组织上的幼虫取食率随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第48 h时在共生体和对照玉米上的幼虫取食率分别为6.3%和20.6%,差异极显著;3龄幼虫在共生体和对照组玉米茎秆组织上的幼虫取食率随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对照组幼虫取食率显著高于处理组,第48 h时在处理组和对照组玉米上的幼虫取食率分别为33.1%和45.6%,差异极显著。本研究初步表明,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取食行为有显著的抑制和忌避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传统的玉米病害识别方法中特征提取主观性强及误识率高的问题,提出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玉米病害进行识别。以玉米病害图像和健康图像共5种类别的玉米图像为研究对象,并采用LeNet模型进行试验。首先,按照8∶2的比例为每种玉米病害图像选择训练集和测试集。然后,通过试验组合和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不同卷积神经网络结构设置对准确率的影响,选出最佳参数。另外,选用Adam算法代替SGD算法来优化模型,通过指数衰减法调整学习率,将L2正则项添加到交叉熵函数中,并选择Dropout策略和ReLU激励函数。最后,确定了一个10层CNN网络结构。试验结果显示,玉米花叶病、灰斑病、锈病、叶斑病和玉米健康识别率分别为95.83%、90.57%、100%、93.75%、100%,平均识别率达96%,平均计算时间为0.15 s。经试验结果比较,该模型识别效果明显高于传统方法,为玉米病害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Possibilities to improve maize harvest index and nutrient utilization efficiency by application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were investigated. In container experiment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growth regulator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ize (Zea mays L.) cultivars Pioneer 3906 and Fabregas were tested. Paclobutrazol (PAC) and chlorocholine chloride (CCC), two inhibitors of gibberellin biosynthesis, as well as gibberellic acid (GA3) were applied at growth stage V5. Three weeks after application of PAC, shoot growth of both maize cultivars was strongly affected with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plant height in the PAC treatment by 44% and 36% for Pioneer 3906 and Fabregas, respectively. The growth‐retarded plants had higher leaf areas and reduced transpiration rates. The higher shoot growth after GA3 application was accompanied by a reduction in leaf area and an increase in transpiration rate during 1 week before anthesis. CCC treatment showe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plant height, leaf area and transpiration rate. The PAC‐treated cultivar Pioneer 3906 produced several cobs per plant, which were mainly barren at maturity. However, PAC application to Fabregas resulted in just one cob per plant with good kernel development and a grain yield, which was not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trol. With this similar grain yield in combination with a straw yield decrease of 32%, the harvest index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12%. In addition, with PAC‐treated Fabregas plants, a 19% increase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the grain (WUEgrain) during the critical period of kernel setting was achieved. In this maize cultivar, CCC application also improved harvest index by 5%, but no effect on WUEgrain occurred. GA3 treatment decreased harvest index of both maize cultivars, and it either reduced WUEgrain (Pioneer 3906) or showed no effect (Fabregas). Utilization efficiencies of N, P and K were not increased with growth regulator application, even in the PAC‐treated Fabregas plants with a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llocation of assimilates to the grain, mirrored by the higher harvest index.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ertilizer applications must be adjusted to the reduced demand of growth‐retarded plants, most likely leading to higher nutrient utilization efficiencies.  相似文献   
6.
华北地区夏玉米生产中磷素利用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估当前中国华北地区夏玉米生产中的磷素利用效率和影响因素,促进磷肥资源高效利用和降低损失和污染,本研究通过收集1980年以来公开发表的夏玉米田间试验的文献,对华北地区夏玉米磷肥试验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获得了夏玉米的籽粒与秸秆产量及其比例,以及施磷量与籽粒和秸秆磷含量的关系模型。研究发现,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土壤-夏玉米作物系统的磷素表观盈亏量呈线性增加,在施磷达到75 kg/hm 2时,磷素表观盈亏量为0。华北地区的夏玉米磷肥平均利用效率约为15%;增加氮肥施用量以及与磷合理配施有利于提高磷肥利用效率。整体上,夏玉米对磷酸二铵的利用效率高于过磷酸钙;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可以有效提高磷肥利用效率。夏玉米‘天泰60’品种的磷肥利用效率最高。在华北地区夏玉米生产中,选用磷酸二铵以及适合的氮肥水平、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以提高磷肥利用效率,降低磷肥损失和环境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7.
研究30%烟嘧磺隆·莠去津·硝磺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在甜玉米田的应用效果,在甜玉米不同叶龄期开展田间试验,评价其对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甜玉米的安全性。结果表明,30%烟嘧磺隆·莠去津·硝磺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在甜玉米3~4叶期或6~7叶期施药,900~1 575 g a.i./hm2剂量范围内对甜玉米品种粤甜28安全,对玉米田常见杂草凹头苋、光头稗、马唐和香附子的防效及增产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38%莠去津悬浮剂2 160 g a.i./hm2播后苗前处理。推荐30%烟嘧磺隆·莠去津·硝磺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在900~1 350 g a.i./hm2范围内,甜玉米3~5叶期茎叶喷雾使用。  相似文献   
8.
定量分析夏玉米同一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时空变化,探讨造成产量时空差异的气候年型组合变化特征。基于2004~2013年夏玉米种植区郑单958多点田间试验数据分析表明,夏玉米区域平均产量为9 055 kg/hm~2,年际差为1 635 kg/hm~2,变幅为18.1%;地点差4 258 kg/hm~2,变幅为47.1%。夏玉米区域平均千粒重为313 g,年际变幅为13.1%;地点变幅为27.8%。夏玉米区域平均穗粒数为479,年际变幅为18.0%,地点变幅为38.7%。千粒重的增加导致夏玉米产量显著增加。穗粒数显著降低和时空差异大是造成产量波动和时空差异变幅大的主要原因。夏玉米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低产点受各气候要素变化的影响显著;平产点受温度和日最高温度大于33℃的天数影响显著;高产点受降水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载球孢白僵菌松毛虫赤眼蜂能够显著提高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控效果,为了明确其对亚洲玉米螟卵期及幼虫期可持续防控的作用机理,采用松毛虫赤眼蜂吸附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进行赤眼蜂载菌情况,以及亚洲玉米螟卵和幼虫的寄生、侵染过程观察。结果表明,赤眼蜂羽化后能够吸附柞蚕卵表面粘附的白僵菌分生孢子,并将其携带至亚洲玉米螟卵块表面,并吸附于未被赤眼蜂寄生的亚洲玉米螟卵孵化的幼虫体表,实现侵染并致死,幼虫带菌率达60.00%,网室内杀虫生物测定僵虫率达27.00%。本研究表明,载菌赤眼蜂在提高杀虫效率的同时实现害虫可持续防控,该方法为其他载菌天敌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近年来黄淮地区高温频发的气候条件限制,综合当前国内外研究进展,分别从产量和干物质积累、光合、花粉及授粉受精、子粒灌浆、子粒品质和内源激素等6个方面分析了高温胁迫对玉米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对玉米授粉结实、干物质积累及内源激素含量产生影响,降低了玉米光合速率及子粒灌浆速率,从而降低子粒产量。此外,高温提高子粒中蛋白质含量,使淀粉及脂肪含量相对降低,影响子粒品质。结果表明,通过选育、选用抗(耐)高温品种,配以外源激素及微肥的使用,采用适当晚播及合适的水肥栽培措施,可达玉米抗高温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